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沿海已成為鹽城乃至江蘇新一輪發展布局的重要增長極。8月5日,鹽城市出臺《全市新一輪沿海開放開發行動計劃》,旨在更好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和沿海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落實全省“1+3”功能區戰略布局,實現沿海經濟帶中部崛起,打造黃金海岸經濟帶。
新一輪沿海發展,鹽城市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戰略部署和“一張網、一桶水、一部車、一片林、一座城”的“五個一”戰略工程,全方位推進新一輪沿海開放開發,加速沿海中部崛起。
近年來,全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國家和省沿海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兩聚一高”抓落實,持續推動沿海項目加快建設,突出港口開發為龍頭、產業發展增實力、港城建設強支撐、雙向開放拓空間、生態綠色立標桿,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全市沿海地區成為活力最強、增長最快的重要經濟板塊,沿海地區生產總值五年翻番,每年新增千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占全市半壁江山。
8月的鹽城港大豐港區碼頭,紅色橋吊“埋頭苦干”,集裝箱堆放整齊,這邊剛送走一艘貨輪,那邊又迎來另一艘。同樣熱火朝天的還有鹽徐高鐵鹽城段施工現場,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大型吊機長臂揮舞,一座座橋梁樁基拔地而起,整個高鐵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建設沿海中心城市,離不開基礎建設的強力支撐。鹽城市搶抓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對外構建快速通道,全力推進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島方向“5+1”高速鐵路網建設。鹽城港“一港四區”累計建成21個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五年實現千萬噸級增長,2016年貨物吞吐量7975.55萬噸,增長5.3%;集裝箱吞吐量19.65萬標箱,增長14.18%,外貿吞吐量2138.92萬噸,增長22.56%。
同時,鹽城市進一步拓展空港、海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功能,加密高速公路網,對內提升功能內涵,加快建設市區內環高架快速路網,打造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提檔升級5600公里農村公路。扎實推進新水源地及跨區域引水工程,將南水北調源頭活水引入千家萬戶,讓鹽城500多萬老百姓早日喝上優質水放心水。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組團式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江蘇沿海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化、特色化中心城市,建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北翼門戶。
8月24日清晨,天剛微微亮,鹽城國家高新區東山精密電子項目建設工地上,已是人來車往的繁忙景象。總投資60億元的東山精密電子項目,是鹽城市加快轉型升級、構筑產業創新高地結出的喜人碩果。如今,鹽阜大地處處涌動項目競相發展的熱潮,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為產業強市注入強勁動力。1至7月,鹽城市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76個,總投資800多億元。
近年來,新能源淡化海水、國電投協鑫煤電、中糧肉制品深加工、輝山乳業等重大臨港產業項目相繼落戶鹽城,鹽城市新能源發電全省領先,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項目數和規模總量全國第一,節能環保、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國家新型工業化基地。至2016年底,已有28家一級央企來鹽布局投資,設立52家企業,在鹽投資項目數達80個,總投資1478.89億元。
以2015年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為標志,被確定為“中韓產業園地方合作城市”的鹽城,迎來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新機遇——全市上下謀勢又取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以對韓合作為重點、以建設中韓鹽城產業園為契機,全面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見事早、工作實,全力打造策應國家大戰略的先行示范區。
近年來,鹽城市重點推進“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門戶建設,中韓鹽城產業園已成為兩國層面的產業合作平臺;扎實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建設,加快完善濱海港集疏運體系,布局投資重大產業項目,將濱海新區打造成長三角綠色先進制造業增長極、沿海地區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國家海江河聯動發展和海洋經濟循環發展示范區;已建成國家綜合保稅區,鹽城開發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鹽城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新增3個省級高新區,與蘇南、上海、深圳合作共建的17個園區健康發展,滬蘇產業聯動集聚區啟動建設,創建具有灘涂鹽田綜合開發特色的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
臨港產業欣欣向榮,推動融合發展的開放合作門戶日益成熟,帶動了港城建設不斷加快。
夏日傍晚,漫步在濱海縣月亮灣旅游度假區,陣陣海風吹來,椰樹沙沙作響,游客們感到愜意舒服;波光粼粼的靈龍湖邊,古色古香的路燈長廊錯落有致,栩栩如生的飛龍雕塑引來沙灘邊玩耍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截至目前,以濱海港為代表的沿海5個港城累計投資超500億元,先后建成一批商住、醫院、學校、旅游等功能性配套設施,生態宜居的現代港城特色進一步彰顯。
開發與保護并行,沿海開放開發必須強化綠色發展理念。今年5月鹽城市正式出臺《鹽城市沿海岸線利用和保護專項規劃(2016-2030)》。到2030年,全市將新增生態保護岸線35.1公里,占總海岸線比達35.9%,滿足“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的要求;新增生活岸線30.8公里,占比10.4%,比現狀增加了7.3個百分點,充分體現沿海地區“海、城、林”一體的生態特色;新增港口碼頭岸線108.6公里,占比30.9%,比現狀增加了25.9個百分點,進而助力鹽城“一港四區”港口群建設,支撐鹽城作為沿海中心城市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地位,打造港產群、港口群、港城群和風光帶“三群一帶”黃金海岸經濟帶。
一直以來,鹽城市始終堅持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和“生態+生態經濟”,實施綠色制造行動計劃,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轉型。嚴守生態保護、耕地保護、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嚴把“產業導向、項目準入、節能減排”三個關口,提高準入門檻,強化源頭管控,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節約用地和耕地保護制度。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空氣質量提升工程,保持空氣質量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港口建設風生水起,臨港產業突飛猛進,港城建設日新月異,這些都凸顯了鹽城近年來沿海開放開發的良好勢頭,沿海地區正成為鹽城活力最強、增長最快的重要經濟板塊。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市76個沿海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20.8億元,占年度計劃61.5%;省66個沿海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5.7億元,占年度計劃62.3%。22個沿海特色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04.2億元,占年度計劃61.8%。5個港城項目完成投資23.5億元,占年度計劃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