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華網1月18日電 (湯靜怡)本網從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江蘇公路建設史上單體規模最大的工程:總投資182億元、全長530公里的臨海高等級公路已基本建成,現進入為期一個季度的驗收和試運行階段。 臨海高等級公路的建設,是江蘇策應國家沿海開發戰略的基礎性、支撐性、先導性工程,也是江蘇實施沿海開發戰略、加快蘇北振興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
臨海高等級公路工程,北起連云港贛榆-蘇魯交界處,南至南通啟東連接沿江高等級公路和崇啟大橋至上海,貫穿連云港、鹽城、南通3市17個縣(市、區)。截至2013年底,已順利實現省政府確定的“除灌河大橋外,全線基本建成”的建設目標,具備約490公里具備通車條件,江蘇大陸海岸線從此終結了沒有全線通達、便捷的臨海路歷史。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游慶仲形容臨海高等級公路,就像項鏈一樣將沿海18個開發園區、11個港區、9個旅游區等重要開發節點這些“珍珠”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新興的沿海經濟帶、閃耀在江蘇沿海:“全線緊貼海岸線、平均距離僅5至10公里,能為沿海港口產業的布局落戶、城鄉統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輻射區域3.25萬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500萬,對于加快沿海經濟開發、促進區域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臨海高等級公路路線走向圖。
從路線走向圖中可以看出,除了新建成的臨海高等級公路,還有G15、G204兩條公路貫穿南北,游慶仲為三條公路的責任明細解讀道:“沿海高速公路G15解決南北省市的交運聯系。G204解決市縣區內的聯動。臨海高等級公路主要解決三個方面:一是為地區開發提供方便,是一項基礎性的土地利用開發舉措;二是為沿海區域的產業布局、落戶等提供便捷的交運服務。三是為推進城鎮一體化、優化城鎮化布局提供支持。”
臨海高等級公路工程建設期間,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副省長史和平等省領導多次到臨海路建設一線考察調研并作重要指示;沿線各市縣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把臨海高等級公路作為地方“頭號建設工程”建設。省交通運輸廳專門成立了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沿線多縣區,也均成立了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指揮機構,整體形成了強有力的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指揮體系。
省沿海辦發言人喬德正表示,江蘇沿海地區一直是一塊“經濟洼地”,經濟發展既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游慶仲也提及,江蘇沿海,一直是滯后發展的,早期通道布局在串場河,臨海高等級公路的建成至關重要,如若形成一條貫通南北的集疏運體系,將大大帶動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長。然而,緊臨海岸線的建設難度高,受到地質條件差、大型構造物多等阻礙,全線又緊貼海岸布設,流沙、軟基頻現,也受潮汐、海水、海風等影響甚大。為此,省市狠抓科技創新,踐行新時期江蘇“三創三先”精神,比如市縣專門成立科技創新和“三新技術”推廣應用領導小組,積極配合省廳臨海辦做好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在臨海高等級公路的應用研究等。
談及臨海高等級公路對港城發展的意義,南通市副市長沈雷表示,它的建成將促進沿江“騰籠換鳥”和沿海“筑巢引鳳”有機結合,對沿海各市縣區的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以南通為例,臨海路2014年上半年建成通車,有利于南通深度實施接軌上海:從南通濱海園區到上海耗時將從2個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南通沿海區域全部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加快融入長三角核心區第一方陣。”
江蘇省交通廳副廳長錢國超還表示,為落實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總體目標,將其建成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工程、優質工程、精品工程”,接下來還需要穩抓工作重點: 一是進一步提升臨海高等級公路的服務功能,主要包括打造臨海路綠化景觀特色,建設沿線服務設施; 二是全面梳理臨海路工程重要養護和路政管理節點和段落,為工程的正式運行管理作好準備,保證臨海路始終處于良好的服務功能和交通安全狀態; 三是進一步做好加快臨海路連接道路的規劃和實施,充分發揮臨海路干線通道功能,提升沿海地區公路網整體運行和服務效率。 “積力之舉無不勝,眾智之為無不成”,經過3年多來上萬建設者的共同努力,全線筑路大軍逢灘筑路、遇河架橋,讓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變成“黃金海岸”,譜寫了“灘涂變通途”的壯歌,也為“中國夢”江蘇篇書寫了濃墨重彩的沿海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