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條子泥墾區土壤改良種植試驗區水稻收割全面結束,生態有機稻和傳統稻皆實現豐收。根據鹽城市農委耕作專家現場測產和總重量核算顯示,條子泥墾區土壤改良試驗項目(二標段)生態有機水稻大田最高產量達1201斤/畝,平均畝產840斤,較2016年度平均畝產增長了70.7%;條子泥墾區正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實際耕地面積3060畝)無公害水稻共收獲稻谷306.5萬斤,去除水分雜質后平均畝產880斤,較2016年增長了145.13%。
條子泥墾區土壤改良種植試驗項目(二標段)啟動時,便以生態有機改良種植為標準,采用暗管排鹽集成、太陽能殺蟲燈、生物天敵保護、微生物“藥劑”施入、稻田養鴨等一系列技術措施防治病蟲草害,并大量施用有機肥,以快速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改良第一年項目區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到13.1‰,與此同時杜絕使用農藥、化肥及其它潛在有害物質,在保證環境無污染的同時,開創了江蘇沿海新圍灘涂地生態農業開發的新模式,為條子泥墾區稻漁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開發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延伸拓展了沿海農業產業鏈。
條子泥墾區正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是東臺公司2015年底與上海正大桑田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發展鹽堿地邊改良邊種植為試點開展的現代農業開發示范點。2016年6月,正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采用“水庫+傳統渠系”的大引大排傳統鹽堿地改良種植法種植水稻1100畝,受當年沿海地區極端天氣影響,第一年水稻平均畝產僅359斤。2017年在上年試驗的基礎上,基地總結出了鹽堿地水稻需水規律,制定了“少量多餐”施肥措施,探索出了“三宜三不宜”的田間管理方法,不僅大大縮短了鹽堿地改良時間,而且摸索定型了沿海灘涂圍墾整體開發模式,為下一步全面開發經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臺公司 尚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