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沿海集團鹽土農業示范區,創新團隊一頭扎進鹽堿地,不斷修正鹽堿地綠色生態綜合治理技術經驗,開展耐鹽作物篩選,蹚出一條新發展道路;在荒草“無人區”,創新團隊深入探查尾水排放流向,開展健康養殖尾水凈化技術研究,推動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在省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灌云洋橋評價上網示范光伏項目上,從啟動建設到投產運行,一批青年伴隨項目成長,完成了從專工到專家的蛻變。
“讓事業發展后繼有人”是省沿海集團黨委的重要課題,自2018年實施創新驅動工程以來,“以創新促企業提質增效、以創新促青年成長成才”為目標的青年創新工作室如青松般在各處扎根。有為青年或是奮斗在品種繁育的第一線,或是堅守在鹽土研究的最前沿,或是奔忙品牌推廣的最前端,用腳步丈量每一分成長。
把創新舞臺搭起來
從基礎研究到轉型發展,從田間塘口到改革前沿,省沿海集團黨委為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集團黨委全力支持青年創新創造,引導青年聚焦企業發展實際需要,緊盯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政策研究的最前沿,在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科學實驗中刻苦攻關、施展才華。
頂層設計引領青年創新。集團黨委成立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組織領導,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表彰一批高層次和技術性人才,積極打造給予時間、鼓勵創新、支持研發的人才發展生態。聚焦發展培育青年創新。引導青年把視線聚焦在生產經營和重點項目第一線,在企業發展難點中攻堅克難,在迫切所需中創造業績。資金支持保障青年創新。集團黨委累計投入經費430余萬元,有力保障了項目運行,打造了“鹽土農業”“土壤改良”“智慧漁業”等青年創新典型示范基地,在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海洋產業、綠色轉型等重點項目上,創新的種子靜靜萌芽、朝陽生長。專業指導助力青年創新。集團黨委注重“傳幫帶”作用,以“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協調外部專家,組織外聘專家從項目選題、課題申報、課題研究全過程給予全方位的技術示范和業務指導,助力青年少走彎路,盡快成長。
把創新潛能練出來
青年創新工作室創建至今已持續5年,各項活動開展以打造精品,樹立品牌為目標,8個創新工作室,26個創新項目,90余名來自集團各崗位的青年成員……一連串數字背后,是青年由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的成長與蛻變。這里走出了省勞動模范、省級青年崗位能手、省部屬企業優秀班組(長),青年在這里成長出彩,勇挑重任。
在標準建設上樹品牌。集團黨委依托團委組建了“技術專家、職能部門、團干部”及“青年成員”的“3+1”人員架構,從項目立項到具體實施再到成果評審,創新工作室形成了一套標準化規范化的項目申報及實施流程。制定了《青年創新工作室項目管理細則》,編制了標準化項目任務書模板,開展月調度,建立并嚴格執行項目科研經費預算審批、分批撥付、使用審核等制度,建立成果評審、推廣機制,使工作程序有據可依,有規可循。在活動創建上樹品牌。集團黨委以黨建帶團建,引領青年成長,鼓勵青年創新,推動青年奉獻,連續5年舉辦青年論壇,搭建青年創新成果展示交流舞臺。在打造形象上樹品牌。集團黨委以“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年突擊隊”等為載體和抓手,圍繞“青”字號品牌,聚焦集團發展中心工作,大力選樹和宣傳青年創新創造先進典型。
創新工作室推行項目責任制,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時,更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要義,一批青年在創新的舞臺上脫穎而出、堪當重任。45名青創室成員獲得提拔,其中3名業務骨干走上所屬企業領導崗位,所屬企業擔任部門副職以上青年員工占中層管理人員總人數的12.5%,成為集團生產經營管理各條戰線的中堅力量。
把創新成績亮出來
把創新成功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收益,是創新鏈條的“最后一公里”。在集團黨委的指導下,青年創新隊伍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產物,圍繞轉型升級,先后明確了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生態工程建設、食品加工、信息化建設等創新方向,在生產經營難點上起而行之、擔當作為,取得了有益的創新經驗、豐碩的技術成果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集團發展需要什么,創新方向就聚焦哪里。創新從單個項目拓展至集團發展關鍵領域,創新要素逐漸向三項主業聚集。集團黨委進一步強化創新引領,推動高層次創新發展,通過“揭榜掛帥”、校企合作等方式打造鹽堿地治理創新平臺、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創新平臺,提升土地供給能力和保護能力,提升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層次,為全省提供土地后備資源發揮積極作用。依托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探索海洋生物資源高質化利用,實質性介入海洋產業創新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推進,當好江蘇新一輪沿海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集團黨委將持續完善青年成長成才培養體系,一如既往堅持創新,助力優秀人才擔當作為,推動優秀成果落地見效,把創新工作室打造成為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大舞臺”,讓青年努力跑出創新賦能的“最好成績”。